车床加工件的外圆车削工艺是通过车床主轴带动工件旋转,配合刀具沿轴线方向的进给运动,切除工件外圆表面多余材料以获得预定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。其核心工艺流程涵盖粗车、半精车、精车三个阶段,各阶段技术参数与刀具选择需严格匹配加工要求,具体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如下:
一、工艺流程
粗车阶段
目标:快速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,为后续工序提供基础。
参数:切削深度2-5mm,进给量0.3-1.2mm/r,切削速度80-150m/min(碳钢材质)。
刀具:尖头刀,小前角(γ=5°-10°)与负刃倾角设计增强切削强度。
精度:公差IT13-IT11,表面粗糙度Ra12.5-50μm。
半精车阶段
目标:过渡工序,减小余量并提升表面质量。
参数:切削深度0.5-1mm,进给量0.2-0.5mm/r,切削速度提升10%-20%。
刀具:调整前角至10°-15°,刀具主偏角75°-90°,刀尖圆弧半径0.5-1mm。
精度:公差IT10-IT9,表面粗糙度Ra6.3-3.2μm。
精车阶段
目标:获得最终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
参数:切削深度≤0.5mm,进给量≤0.3mm/r,切削速度200-300m/min(碳钢材质)。
刀具:90°偏刀,大前角(γ≥15°)与正刃倾角设计,刀尖圆弧半径0.2mm。精度:公差IT7-IT6,表面粗糙度Ra1.6-0.8μm;有色金属加工可达Ra0.4μm以下。

搜索